【導讀】新車2年年檢,屬于新車六年免檢的。兩年到了帶著行車本,身份證和交強險副本,不用開車就行。“6年內免檢”,是指車輛免于上線檢驗,并非完全意義上的不用檢驗,車主仍需每2年到車管所申領檢驗標志,并按規定粘貼。
新車的車輛年審是每兩年審一次,需要車主本人帶好行駛證、交強險保單去車管所專門負責年檢的窗口申領年審標識。申領前一定要先去把違章處理掉,不然不能通過的。
現在交管部門的APP也開設了網上年審的功能,車主自行上傳相關材料照片,包括交強險保單,通過審核之后,年審標識會快遞到車主手上,車主只要支付快遞費用就可以了,方便了沒有時間去窗口辦理的人員。
不過,如果車輛在免檢期內發生過人傷等重大交通事故的,會取消免檢資格,恢復每年上檢測審車的手續。
新車年檢分為兩種,一種是驗車+領取年檢標,另外一種是直接領取年檢標。對于第一種,需要的資料有:機動車行駛證、交強險保險憑證、車船稅納稅或者免稅證明、車主身份證,如他人代辦的,代辦人需攜帶自己的身份證。如果是單位的車,還要準備代理人的資料,即包括行駛證原件、交強險副本、中華人民共和國組織機構代碼證(蓋鮮章)、委托書(蓋鮮章)和代理人身份證復印件。
對于直接領取年檢標,這種適用于6年免檢的新車,如果新車滿足地方免檢的全部條件,那么就可以跳過驗車這個環節,直接申請并領取年檢標就可以了。
這個不需要本人去,只需要代理人出示代辦證明材料及汽車相關材料即可辦理汽車年檢。如果您的車是非營運微型或者是小型載客車的話,可以享受六年以內免上線免檢!但是必須每兩年去車管所領一次年檢標志。
新車兩年年檢需要的材料主要有車主本人攜帶個人身份證,車子行駛證還有車子交強險保單原件的附件等材料,如果是免上線檢測的車型是不需要花費費用的。
汽車年審除了正常的按時進行年審以外,其實是可以提前去車管所進行年檢的。這個提前的時間可以是三個月,大家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汽車年檢的時間不是根據具體的時間日期的,而是根據月份來進行計算的。所以如果你的汽車年審到期時間是9月10號的話,就是可以提前在7、8、9三個月份進行汽車年審的。而且就算是在9月的最后一天進行汽車年檢的話,也都是在合理的時間范圍內的。但是如果一旦超過了9月份,在之后進行年檢的話,就會非常麻煩了。
2年新車年檢可以在網上辦理,進入當地車管所網站,選擇網上預約,進入頁面,按提示一步步操作既可完成。不同城市的網上車管所,操作流程不同,具體詳見后地車管所網址,也可以使用百度搜索查詢。進行預約時,車主須登錄市交管局官方網站點擊“網上車檢”欄目,輸入號牌和發動機號,選擇檢測場和預約時間,并輸入手機號碼,系統將向車主發送一條包含預約代碼的短信。抵達檢測場后,車主可將車輛開至預約通道,在窗口核實預約代碼領取驗車序號。
“交管12123”推出“申領免檢標志”業務,給廣大車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一般在提交申請信息后,交管人員會在2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會將機動車檢驗合格標志郵寄上門,一般需要3-5個工作日寄到。
根據規定,享有6年內免檢政策的車輛,可以免上線檢驗,但需要每隔兩年到車管所領取檢驗標志,建議在過期前2-3個月進行辦理。如果免檢標志過期,車輛則不能上路行駛,應盡快攜帶行駛證、身份證以及有效期內的交強險副本到車管所進行申領。當然,也可以在網上申領,提交申請,待審核通過后,免檢標志便會郵寄送達。
一、新車2年領取年檢標志,是否需要違章處理完結?
需要將違章處理完結。領取檢驗標志需要將將涉及該車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和交通事故處理完畢。申請前,機動車所有人應當將涉及該車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和交通事故處理完畢。但車輛如果發生過造成人員傷亡的交通事故的,仍應按原規定的周期進行檢驗。
二、新車幾年年檢一次?
新車根據車型不同,年檢要求也不同,普通家用轎車新車每兩年年檢一次。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十六條 機動車應當從注冊登記之日起,按照下列期限進行安全技術檢驗:
1、營運載客汽車5年以內每年檢驗1次;超過5年的,每6個月檢驗1次;
2、載貨汽車和大型、中型非營運載客汽車10年以內每年檢驗1次;超過10年的,每6個月檢驗1次;
3、小型、微型非營運載客汽車6年以內每2年檢驗1次;超過6年的,每年檢驗1次;超過15年的,每6個月檢驗1次;
4、摩托車4年以內每2年檢驗1次;超過4年的,每年檢驗1次;
5、拖拉機和其他機動車每年檢驗1次。
營運機動車在規定檢驗期限內經安全技術檢驗合格的,不再重復進行安全技術檢驗。
三、新車是6年驗車,為什么行駛證上的有效期是2年?
因為小型、微型非營運載客汽車6年以內每2年檢驗1次;所以行駛證上有效期是2年。小客車“6年免檢”不是“不檢”而是“6年免上線檢驗”。機動車所有人或使用人要按照行駛證規定的期限到交管部門窗口領取檢驗合格標志。
網站聲明:交通違章查詢網刊載內容均來自當地機構或網絡,主要以學習交流為目的,包括但不限于問題和政策等內容,并不意味著認同其觀點或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將鏈接反饋給我們,核實后會盡快處理。
Email:********@qq.com